2012年11月3日 星期六

剝皮寮老街在艋舺,即現在康定路173巷,為萬華老社區現存年代最為久遠的清代完整街道。離萬華捷運站,萬華火車站很近,離萬華龍山寺和青草巷只一個路口,同在廣州街上。

剝皮寮老街在艋舺,
為萬華老社區現存年代最為久遠的清代完整街道。


廣州街和康定路交叉口,
成九十度角的兩排騎樓長廊。
這兒就是剝皮寮老街了!



 艋舺剝皮寮老街即現在康定路173巷,
老街內的巷弄入口處。


相傳此地原為唐山運福杉之集散地,
當地人於此地加工剝除樹皮,
剝皮寮之名便相應而生。
上圖為剝皮寮老街廣場一景。


剝皮寮老街到後院的開闊空間


兩棟建築間的二樓挑高橋樑設計,
是一個可臨高欣賞剝皮寮老街屋頂的絕妙空間。


磚紅屋瓦上盛開的鳳凰木,
妝點著老宅古意又多情!


後院中的原木小劇場一角


剝皮寮老街廣場一景,
左側是緊鄰廣州街,
右側即剝皮寮老街街區。


剝皮寮老街廣場的右側的剝皮寮歷史牆面



剝皮寮老街廣場的另一頭是台北市立鄉土教育中心


台北市立鄉土教育中心緊鄰廣州街的長廊




廣州街和康定路交叉口,
古色古香的建築物騎樓下掛著三褪了色的紅燈籠,
上面寫著剝皮寮三個字,
對!
這兒就是剝皮寮老街了!



臨康定路的騎樓長廊


臨廣州街的騎樓長廊


延著廣州街的騎樓長廊走至盡頭,
赫然見到這處廣場!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
廣州街的騎樓長廊盡頭轉角的牆面是一 告示看板


這堵牆的全景


剝皮寮老街整修記事銘
      艋舺剝皮寮老街即現在康定路173巷,為萬華老社區現存年代最為久遠的清代完整街道,是清末艋舺往古亭的主要通衢幹道,日治時期,實施市區改正,重新定地都市計畫,目前之廣州街取代剝皮寮老街成為主幹道,老街頓時沒落,成為後街小巷。

        走進老街,一幕幕不同年代的空間場景,老街的歷史深刻的書寫在地景上,透過歷史元素的文化意義詮釋,可以連結上在地住民的歷史記憶,進一步江彼此久已疏離的社會關係,在集體認同中重新縫合。更重要的是,在老店屋內,互互都有陳年往事,事事都關乎艋舺地方歷史,這是艋舺在地人地方故事的歷史印記,也是全台北人集體記憶的文化場域。

       剝皮寮老街的整建維護,長期被地方居民及寶愛文史的民間團體所關心,台北市政府亦慎重其事的進行各方協調並廣納民意,為考量老街能更審慎的與地方的發展步調融合,老街整修工程分為兩期實施,於民國91年委託徐啟健建築師事務所著手進行整體設計監造,第一期工程於民國92年7月開工,95年2月啟用,由慶仁營造公司施工。第二期工程則於民國95年2月開工,98年6月竣工,由慶霖營造公司施工。由於老街歲月悠久復又慘缺傾頹,必須處處關切斷垣危牆的修補方式和重要殘跡的維護保存,過程中市府招集教育局、老松國小、都市發展局、文化局、工務局進行老街活化及再發展計畫的推動,並邀請各方學者專家審慎研商,集思廣益,方得突破困難,故在此要感謝地方熱心人士,各相關學者專家、機關暨設計及施工團隊之努力,例經6年終將老街風貌予以回覆。

       剝皮寮老街的修復和活化,不僅是一個硬體工程,更是台北市政府對老舊歷史社區生命力的全新啟動,期能藉此帶動萬華地區的都市再發展之外,更能為本地注入老萬華原有豐富深沈的人文精神,再現剝皮寮老街的歷史風華。


從老地圖看剝皮寮老街的歷史變遷
 『 剝皮寮老街』於清代地契文書中稱為『福地寮街』,明治地圖中稱為『北皮寮街』,光復後則名為『康定路173巷』,相傳此地原為唐山運福杉之集散地,當地人於此地加工剝除樹皮。剝皮寮之名便相應而生。

       剝皮寮老街龍山寺旁之頂新街(今西昌街),東至清代中軍守備署營盤所在地,為艋舺通往古亭庄的要道。龍山寺廟埕前有『龍山寺池』,剝皮街北有『蓮花池』(今老松國小內)。

      由日治中期老地圖(大正14年1925)可見,『龍山寺池』已被填平,改為公園預定地,頂新街被拓寬,『 剝皮寮老街』南側開闢為大馬路(今廣州街),原『蓮花池』填平為『老松公學校』建築使用。從此『 剝皮寮老街』隱入日治都市計畫心萬華市街的後巷中,可為滄海桑田,時移境遷。


剝皮寮老街的地圖
與萬華龍山寺&青草巷在同一條街上:廣州街
出萬華火車站,只要沿著康定路走就到了。


從老地圖看剝皮寮老街的歷史變遷


由章太炎故居的窗戶俯瞰剝皮寮老街一


由章太炎故居的窗戶俯瞰剝皮寮老街二


康定路的騎樓長廊


古意盎然的补樹與斑駁的牆面相應成趣


這扇挑高的窗很美,
不僅僅是扇窗,
照入後面的巷弄街景,
畫面豐富了起來,
更像面大鏡子,。


站在剝皮寮老街上往裡一瞧,
裡面似乎有展覽活動。


展場的入口處


這時正展出:打開一甲子


打開一甲子場景之一


打開一甲子場景之二


打開一甲子場景之三



屋角的小廚房--『灶腳』



屋角的小廚房--『灶腳』上的屋簷和屋角


挑高橋樑一角


屋簷一角


裝置藝術一


僅容一人通行的窄窄巷弄


裝置藝術二


花架上的綠樹、藍天、白雲





這個高處陽台視野獨特,
是欣賞許多片磚瓦和水泥屋頂的好所在!
走進老街,
一幕幕不同年代的空間場景,
老街的歷史深刻的書寫在地景上。


紅磚瓦屋頂一


紅磚瓦屋頂二


水泥屋頂一


水泥屋頂二


挑高橋樑是就近觀賞水黃皮、鳳凰木和麵包樹絕佳的地方


這棵高達四層樓高的水黃皮,
健康油亮的長在剝皮寮老街的後院中。



水黃皮
Poongaoil Pongamia
學名Pongamia Pinnata
科    名:蝶形花科
別    名:久重吹、水流豆、臭腥仔、鳥樹
原產地:台灣固有的原生樹種
性    狀:中喬木,樹幹直立,樹冠傘形,深根性。開花時,粉紅色或粉紫色的小花十分引人注目,果實成扁平木質化,靠海流傳送遷移而不下沉,加上抗風、抗鹽能力超強,是優良的海岸樹種。
用    途:園景樹、行道樹及防風樹。種子提煉的油,可治皮膚病。


水黃皮的花期很短只有2星期,
很巧碰上花團景簇的花季,
直呼幸運。


唇型粉紫花瓣,美極了!


水黃皮花瓣特寫鏡頭


花架上的水黃皮


大雨過後水黃皮的落英繽紛滿屋頂


剝皮寮老街的後院中,
水黃皮、鳳凰木、榕樹、朴樹、台灣構樹和麵包樹,
這一棵棵的老樹仍欣欣向榮自在生活在老街後院中,
第一眼是驚豔!
因為是出乎意料之外,
內心中湧出一股溫暖的感動,
是這幾棵老樹活絡了這古老空間,
讓這兒顯得生氣蓬勃,
妝點成美麗空間--古意又多情,
令人流連低迴不已,
屋子會老舊,屋頂會傾頹,
但老樹留下----
每年都會花開花落,一年又一年長成茁壯,
在這兒---我看到一個城市的偉大!


似火燃燒的鳳凰木


蝴蝶似的花朵


已進入夏末,喜見熱情的鳳凰木花朵恣意盛開


鳳凰木開在在這灰瓦和紅瓦併立的屋頂,
顯得生氣盎然!


磚紅屋瓦上盛開的鳳凰木,
妝點著老宅古意又多情!



鳳凰木
Flame Tree
學名:Delonix regia
科    名:蘇木科
別    名:全鳳樹、火樹、紅花楹、九腳蹄。
原產地:南洋群島、馬達加斯加島
性    狀:落葉中喬木,樹高可達80公尺,樹冠可達25公尺,是優良之遮陰樹。陽性植物,生長快速,壽命長,花盛開於每年六月。樹冠傘形,二回偶數羽狀複,總狀或圓狀花序,花為紅色帶黃暈,白斑塊,生性強健,生長快速,喜日照。
用    途:庭園、公園、行道樹。



仰起頭來看鳳凰木的枝枒直入雲霄似的


鳳凰木的落英繽紛一


鳳凰木的落英繽紛二



直入雲霄的鳳凰木,
靜靜站立在剝皮寮老街的後院中,
凝視著悠悠歲月流逝的老街。


華燈初上,展覽場地外的門 &窗


古意的門和門栓


女洗手間外的洗手臺---復古懷舊的圖片


天色已暗,從展覽場內望外院子,像一面大鏡子,呈現另一迷人氛圍。


與老屋相依為命的老榕樹


榕樹
India Laurel Fig,Small-leaved Banyan
學名:Ficus microcarpa
科    名:桑科
別    名:正榕、老公鬚。
原產地:台灣固有的原生樹種
性    狀:常綠大喬木,樹高可達20公尺以上,葉片互生,革質卵形或橢圓形,花淡綠色,果實為紅褐色,為重要的誘鳥植物,枝葉濃密,為冠傘狀,肢幹上常有懸垂生根,垂落地面,能迅速粗大,全株具乳汁。
用    途:行道樹、庭園綠化、盆栽。



盤根錯節的榕樹樹根


剝皮寮老街後院全景


麵包樹
Bread fruit tree
學名:Artocarpus altilis
科    名:桑科
別    名:羅密樹、馬檳榔、麵磅樹。
性    狀:常綠大喬木,植株高大可達30公尺,在4-5月開花,果實在7月中旬成熟,產其可到9月,全株含乳汁,樹幹皮孔顯著,葉大而堅厚,最高可至50公分革質,全緣或上部羽狀掌裂(3-9裂)。葉柄長大脫後會留下明顯葉痕,樹皮灰褐色,雌雄同株異花,雄花棍棒狀下垂,葇荑花序,果實表面佈滿粒狀的凸起顆粒,陰富含澱粉,果肉疏鬆,味甜,風味類似麵包,故名麵包樹。
用    途:建屋與造船、園樹、行道樹。


緊鄰老松國小後圍牆的麵包樹


大葉繁冒的麵包樹葉


不像其他倖存的樹那麼幸運,這棵大樹已採遭砍除,殘留的大樹根。


剝皮寮老街後院中的原木小劇場一角


台灣構樹矗立在原木小劇場旁


台灣構樹旁有一轉角景觀梯


構樹
Common Paper mulberry
學名:Broussonetia papyrifera
科    名:桑科
別    名:鈔票樹、鹿仔樹、殼樹、殼杍。
原產地;中國大陸、台灣全島全地、日本、馬來、太平洋諸島。
性    狀:落葉中喬木,株高可達15公尺。構樹成長迅速,耐濕抗風,屬於海岸植物,由於海岸邊冷,熱溫差大,因此幼葉絨毛特別發達,具有保溫作用。
用    途:行道樹、庭園綠化、盆栽。


拾級而上可貼近觀賞台灣構樹及老街後院


這棵是雄的台灣構樹,只會開花不結果。


剝皮寮老街的廣場右側即是台北市鄉土教育中心,
在此教育中心中有介紹老街的歷史故事,
戶戶都有陳年往事,
事事都關乎艋舺地方歷史,
這是艋舺在地人地方故事的歷史印記,
也是全台北人集體記憶的文化場域。


這天剝皮寮老街的廣場的屋頂白雲從藍天悠悠飄過


很典型剝皮寮老街每家店面的原木門面


剝皮寮老街每家店面的原木門面,
這角度可望見上面的原木窗戶。


台北市鄉土教育中心的入口,
一走進去即是此一長廊。


台北市鄉土教育中心長廊的中間段即是展場的入口處


從廣州街和昆明路的轉角---台北市鄉土教育中心


台北市鄉土教育中心


萬華火車站剪票出口處前牆面上的剝皮寮老街的大海報


艋舺漫步認識剝皮寮老街


如何到剝皮寮老街的地圖
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