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3年11月28日 星期四

東海大學文理大道--顧名思義,『文理大道』取名之由來是因為道路上最早的兩個學院:文學院、理學院;夾道遍植老榕樹,綠草如茵的大道草坪,與周邊行政教學仿唐四合院院落,是一處自然與人文對話的悠然空間,植得你放慢腳步細細品味。

 
東海大學文理大道位於路思義教堂後方偏左的位置


你會看到一大排水泥石階,


拾級而上,文理大道就會映入眼簾。


右手邊的是行政中心之一,
校長辦公室在2樓,匾額書有『東海大學』,是于佑任先生的墨寶。
此棟樓一樓挑空,
迎面的立面則是一道山牆,
必須迂迴婉轉的繞道裡面去,
才能看到上樓的階梯。


左手邊的是行政中心二,
在1985年前這兒是圖書館。


再往前走,緊鄰文理大道右方是仿唐四合院的文學院


正對面則是理學院,
退居於一大片碧如茵的草坪。
這就是原本陳其寬先生設計東海校舍時,
特別設計文理學院---一退一進,互為虛實,相互對話的空間巧思。


腳步再向前挪移,
右方即見高高砌成堅若城池的地基牆垣,


這就是商學院了。


對面是工學院


然後就會來到校友鐘樓,
此鐘樓由第1-6屆校友捐贈,於1964年完工。


位於右方走道最後一棟建築物是法學院


位於左方走道最後一棟建築物是農學院


圖書館位於文理大道頂端,
卻也終結了陳其寬設計文理大道無線延伸視野的初衷,
因為新圖書館未建之前是一大片綠意盎然的相思樹林。


總之,來到東海大學,
除了造訪名聞遐邇的路思義教堂之外,
一定要來老榕樹夾道的碧綠文理大道一遊,
才不虛此行!




東海大學校園解說員社
對文理大道的歷史回顧解說:

文理大道
分別佇立於道路兩旁。文理大到的設計有三個起源點,分別為:1.美國維吉尼亞大學的中央草陌(Mall),它給予文理大道一個開放空間的個性。 2.日本神社寺院坡道,則造成它今日的節理。3.五、六○年代大學的延展性空間模式之風潮,使它不致成為一條封閉的軸線。其獨特的空間感令人感受強烈,在經過文理大道的過程中,空間的鬆緊、收放產生了有節奏的空間韻律,使得空間的體驗不再是單一的。在文理大道兩側學院的進退而產生的虛實,形成了空間的韻律感,給人不同的感受。文理大道在創校初期原為光禿禿一片的道路,當時樹尚不高的時候,可以看到整個台中市景,甚至對面的中央山脈,都可以清楚的映入眼簾。文理大道盡端的落日也是早期東海重要的景觀,當莘莘學子們上完了一天的課,走在文理大道上,踏著落日餘暉回去宿舍,十分愜意,因此文理大道又有『夕陽大道』之稱。兩旁的榕樹經過東海老園丁姚坤池先生一草一木的努力耕耘下,才有今日的『綠色隧道』成果。特殊的路燈設計,兩邊還鏤空城梅花狀,使燈光放射出來非常的美觀,鵝黃色的柔和燈光給人神秘又迷人的感覺。文理大道也是台灣最早電線地下化的一條道路。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