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2年5月8日 星期二

蘇東坡的寒食帖郵票+讀蘇東坡〈寒食帖〉by林銓居---百位名家話百畫--幼獅美術,一百位名家談心目中最深刻的一件作品


蘇東坡的寒食帖郵票


 分享我的集郵冊中我很喜歡的一套郵票--
蘇東坡的寒食帖。


        po上林銓居,讀蘇東坡〈寒食帖〉這篇文章---百位名家話百畫--幼獅美術,一百位名家談心目中最深刻的一件作品。

      於是郵票就不只是一張郵票,它是一幅書法作品,更是一幅畫,讀了林銓居對寒食帖的詮釋,當我再次端詳這套寒食帖郵票時,畫面頓時鮮活了起來,多了份知性美!對!就如同林銓居所說:『藝術家是可以透過作品,穿越時空,在一千年後仍然傳遞著「如在目前」的即時性、永恆性的感染力與存在感。』

       以下是林銓居,讀蘇東坡〈寒食帖〉這篇文章這全文-----
     『  書法是我們的文化中絕對特有的藝術——我指的是,東西方文明在視覺藝術、文學、建築、舞蹈或戲劇等所有類別的藝術中都各有千秋,在古代與當代繁多的藝術形式中都各有突破,但唯獨對書法的欣賞、解讀與創作,是中華文化獨有的機密。中亞也有書法,但它的主要表現是文字的裝飾美;近現代有以抽象線條來完成繪畫的藝術品,但它的主要表現是空間與質感的形式美。這些都可以視為書法美的一部分,但不是全部。
  那麼什麼是書法美的全部呢?我認為是一件作品,透過文字、筆線與通篇的結構與氣象來完整反應一個人的精神面貌,才是書法美的全部。我以前對這種美感只有模糊的想像,但看過許多書法真跡後,尤其是蘇東坡的〈寒食帖〉,就更確立了藝術家是可以透過作品,穿越時空,在一千年後仍然傳遞著「如在目前」的即時性、永恆性的感染力與存在感。
  那麼如何能獲得書法美的全部?這一點得感謝我們的文化養成,一種「螺狀結構」、由外而內的訓練方式:當我們還不懂書法時,我們的文化讓我們先讀詩、讀公孫大娘舞劍、讀王羲之的文會雅集;當我們漸懂書法時,我們的文化讓我們讀山水畫、聽古琴、看昆曲;當我們幾乎看遍所有藝術形式而有時感到虛空時、感到藝術有時無法完全表達內心時、當我們年紀漸老感到一片蒼茫時,書法以它無言的美,在螺狀結構的最高點、在古今中外一千個藝術家留下的一千面鏡子的背後,不費一字一句的告訴你:我就是你的內心、宇宙的全部。
  最後我用一點點篇幅說一下〈寒食帖〉:論法度,它起首是晉唐以來最精華的醇厚恢宏之美;論佈局,它錯落有,節奏引人入勝;論筆法,它幾處中鋒懸針(年、中、葦、紙四字),讓人一再揣想蘇東坡如何在沉緬於極度憂傷的運筆過程中,突然提筆起來寫下那如劍刃般筆意的手勢。再往下看,我們漸漸發現每一個字都像傷心欲絕似的伏倒在那裡,書法的法度和優美的情態不見了,然後我看到濕透的、落著花瓣的「燕支雪」,看到突然「鬚已白」的詩人,看到「死灰吹不起」的景況。〈寒食帖〉若再寫得多一點姿態、多一點法度、多一點裝飾美,那麼它就不那麼感人了。它的感情濃度如此飽滿,正因為它被盛裝在一個損之又損、少到不能再少的形式美之中。而這幽微、準確、飽滿、淨空的一切藝術狀態,這種哀而不傷、死而不亡的美,西方的當代藝術也許必需靠醉酒與藥物才能達到,但書法的秘密就在這裡:它使這種狀況瞬間顯現,而且幾乎無限延長,就像涅盤。』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