暮色中的一滴水紀念館
一滴水紀念館沐在暮色中
最後一批遊客參觀完一滴水紀念館,
入口處的大門就關閉了!
最後入館時間:平日--下午4:30;假日--下午5:30
記得一定要在開放截止時間的前30分鐘才能入內,
否則太晚到就白跑一 趟了。
那天下午藍藍的天白白的雲,
在淡水捷運站的公車站牌處搭乘公車,
準備前往一滴水紀念館。
自行開車:
從臺北走台2乙省道,
進入淡水後,往淡海方向,
過紅毛城後第二號誌右轉(往滬尾砲臺)約60公尺即可抵達。
大眾運輸:
搭乘捷運至淡水捷運站下車後,
搭乘26號公車,
於滬尾砲台站下車步行可達。
看到新北市忠烈祠的牌樓請右轉
要走右側這個路口
中正路一段6巷
和平公園--一滴水紀念館
到達和平公園
入口處的停車場
日式古民家登峰造極的木造建築:
這棟由日本文豪水上勉之父水上覺治親手建造的古民家建築,
六百多根樑柱沒有使用一根釘子,
榫頭銜接方式超過20餘種,
展現出登峰造極的木造建築文化。
一滴水紀念館取名由來:
為紀念原起造者水上覺治之子水上勉先生,
一生承襲自日本「滴水」禪師的禪宗思想,
崇尚珍惜萬物資源,
就算只是微不足道的一滴水,也當物盡其用;
另一則是為感念移築過程中所有的苦力群志工,
他們透過實質的行動傳遞了無私奉獻的思想,
縱使小如一滴水,
終能匯聚能量完成此一跨國移築艱難工程,
故取名為「一滴水紀念館」。
一滴水紀念館跨國移築歷程:
淡水一滴水紀念館係移築自日本福井縣大飯町,
一棟建於西元1915年間的日本古民家木造建築 Tamsui Itteki Memorial House,
緣起於日本阪神及台灣921二個地震所連結的台日人民情誼,
並透過多位台日熱心人士的努力,
從民國94年拆解,至98年12月完成重建,歷經了約五年,
多次輾轉遷移,跨越了3,000公里的旅途,
遠從日本來到台灣。
一滴水脈
一滴水紀念館建築結構名稱對照圖
一滴水紀念館導覽館中的解說立牌
一滴水紀念館的榫頭銜接建築模型
日本古民家築移淡水大事紀
水上勉文庫
移築除延續成為台日交流的平台外,
更是跨國人民間社區營造的精神堡壘,
館內同時設置了「水上勉文庫」及「陳舜臣文庫」,
以促進近代台日文學交流鳴放。
陳舜臣文庫
陳舜臣的書法---蝶戀花
而屋中大黑柱,即由門外算進第三根,最長也是銜接最多橫樑的直柱,在日本文化中代表著一家之主的父親角色,柱頂的「棟札」更是古民家的身分證明,它以紅布包裹的木牌記載著興建的年份與建築的「棟樑」(即師傅)姓名,而紅布外並纏繞著一雙上樑時剪斷夾腳草鞋,它意味著落地生根不再遷移之意,實著有趣又引人遐想。
一滴水紀念館的屋簷,
是採用典雅黑色的日本瓦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