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5年12月31日 星期四

彩色鑲崁玻璃的歷史

古代的起源 Ancient Origins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我們從意大利古都龐畢度(Pompeii)和 赫克拉寧(Heraculaneum)所餘留下來的遺物發現,彩繪玻璃在西元第一世紀時,最早是使用在富有的羅馬人的大別墅和宮殿裡。當時彩繪玻璃是一種顯耀身家的豪華奢侈品而非藝術品。直到西元313 年,君士坦丁(Constantine首次准許基督教徒開設工作坊,彩繪玻璃才被重視並當作藝術品。工作坊開始建造拜占庭型式的(Byzantine models)教堂,最早的成品至今仍殘存的,是位於德國洛爾施修道院(Abbey and Altenm ster of lorsch的耶穌基督的彩繪玻璃頭像。洛爾施修道院和教堂是德國31項文化遺產之一,更是德國“前羅馬式”建築藝術最具代表性的遺跡之一。

羅馬時期,12世紀
Romanesque Period, 12th Century
西元12世紀,羅馬式的建築中,繪畫、雕刻以及彩繪玻璃普遍被使用。早在西元第九和第十世紀,許多教堂窗戶已用彩繪玻璃裝飾。早期,羅馬帝國型態的彩繪玻璃受強調線條的花樣影響,那抽象和雅緻的建築物正面,可以在拜占庭的藝術品中可以看到。大部份的教堂窗戶,描繪了個別的紀念性圖案,這些圖案原本可能是繪製在一組小塊的菱形磁磚上。西元第十三至第十四世紀,哥德式的建築中,彩繪玻璃的使用非常盛行,彩繪擴展了窗戶的無限空間。那一時期,相關的小窗都設計成盡可能可以透光。因此,影像是繪製在顯著的紅色和藍色玻璃,再用白色玻璃圍起來。

哥德式建築時期,12世紀-14世紀
Gothic Period, 13th - 14th 
Century
與哥德式建築一起出現的華麗彩繪玻璃雕飾, 除擴張了窗戶的無限空間,也讓哥德式教堂接受了新的建築材料。因為紅和藍顏色顯著,就被選擇為彩繪玻璃的主色,再與白色玻璃組合,融合到彩繪的空間中,一方面是白色可以讓光線更能充分透過,同時也考慮用較暗色的紅和藍,以增加設計的華麗感。廣泛且變化多樣的幾何形狀描繪著許多故事,這讓彩繪重要性變得更複雜,許多事件並列記載在那一格格的情節中。隨後,當更多的植物學家們透過實驗完成大量的植物形狀後,彩繪玻璃裝飾的邊框和樹或植物的葉飾更形式化與複雜化,修飾的圖案也更豐富了。同時,閃爍發光具反照效果的玻璃開始被引進,提供了玻璃彩繪與上釉者能在一單片的彩色玻璃上完成漸層的顏色。這種技術出現在法國聖德尼教堂(Abbey Church of St. Denis)和沙特爾大教堂(Chartres Cathedral)的玫瑰花窗(rose window)上。
聖德尼教堂是法國哥德式教堂發源地,也是巴黎第一座哥德式教堂,教堂內大量色彩裝飾的彩色玻璃窗,散發出一股神秘壯麗、恍如身置天堂般的氣氛。沙特爾大教堂的彩繪玻璃是安裝在兩面巨大的拱型窗戶,整排絢爛綺麗,每一個細小窗櫺中鑲嵌著故事,例如有關亞當與夏娃的故事以及諾亞方舟的傳說,壯觀、精緻與繁複,令人難以逼視。
哥德式建築大大影嚮了歐洲彩繪玻璃的遍及範圍,透過玻璃裝飾,許多複雜的聖經內容用故事的方式被描述著,使聖經故事普及化了。因古人多不識字,教堂開始用圖不用文字教人聖經故事,例如英國坎特伯利大教堂(Canterbury Cathedral)窗戶玻璃上,就有『傻子聖經』 。
直到十三世紀,在修飾並不豐富和花樣比較集中所合併的透明玻璃窗戶,就用更多的表面裝飾來作補助效果。英國約克大教堂『五姐妹彩繪玻璃窗』(York Minster's Five Sisters Windows,是這種變向最好的範例,那裡的窗戶所呈現最值得注意的是鑲嵌裝飾玻璃。英國約克大教堂『五姐妹彩繪玻璃窗』,位於教堂北翼廊,以整排方式呈現,容易吸引訪者目光。這排彩繪玻璃製作於1260年,是教堂中最古老的玻璃窗,採用綠灰雙色參雜的灰色裝飾畫法(grisaille),在複雜拼出的幾何玻璃上繪製,雖然顏色有些單調,但在英國同類的窗戶中號稱第一。
鑲嵌彩繪玻璃最早是被聖貝納(St. Bernard, 1091-1153)鍾愛,聖貝納是法國中部地區克萊佛(Clairvaux)修道院的主持人,他發現裝飾玻璃的製作,可以讓心煩意亂的僧侶們可以轉移意向,這是宗教方面的目的與解決之道。這種相當費心力的勞動與藝術手法,包含有似葉子形狀複雜的花樣和用鉛包裹的邊緣的詳細處理 步驟,以及十字形的複雜的花樣,廣泛普及於英國和法國。這一時期不斷增加的點火器(lighter)、有色玻璃和灰色裝飾畫的水平層以及條飾,當它們湊合在一起,形成了修飾豐富的窗戶獨特的色彩花樣。採用精心設計的石料窗戶的細紋所構成的窗飾圖樣出現,原本只敷設在窗戶的新表面,但也開始加框應用於建築物的天空的遮篷上。彩繪玻璃證實了哥德式時期,在設計、款式、色彩變化和觀感 上的多樣變化。這樣的變化需要藝術手法專業訓練的結合,於是促使有關人士進而組織了中世紀的同業協會,發展出更傑出的技巧與卓越的媒材。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哥德式建築晚期-復興時代,15世紀-17世紀Late Gothic - Renaissance, 15th - 17th Century    
藝術家們透過商業行為的贊助與支援,原本屬於宗教和特殊技巧的彩繪玻璃領域,開始有了普及化的機會。從十六世紀開始,玻璃平板的生產計劃在私人的努力下有很好的進展,人們對具故事性的彩繪玻璃窗戶產生一股熱潮 。它不再是特殊藝術家的專利,也不再是不具名的作品。許多製作工場陸續興起,藝術家們的描畫和玻璃彩繪公會的法律地位也提高了。此時彩繪玻璃開始嘗試用像鑽石般的顏色,開放空間不再受限於建築物的區隔物,人們開始在平凡無奇又不是非常平滑的牆面上,鑲嵌自己喜愛的圖案,除了可造成視覺重心外,更可展現居住者的風格及特色。
興衰和破壞 (Decline and Destruction
西元十六世紀,彩繪玻璃的殘存問題,受到了政治的動亂和宗教瀕臨於險境的不安,開始顯著的減量和破壞。基督教喀爾文派教徒(Calvinist)開始破壞已存在彩繪玻璃,他們強調神的絕對性以及聖經的權威,一切命運皆由神安排,信徒們反對祟拜偶像者,北部地方許多產品,受到宗教改革的武力攻擊,天主教堂極大量的玻璃被毀損,特別是在英國。
西元1547年,修道院解散,註定了教堂中裝飾用的玻璃被全數毀損。
西元1633年,法國洛林(Lorraine的玻璃工廠因戰事而荒廢。統計從1642年到1653年,英國的公共設施有超過千片的彩繪玻璃窗戶被毀損了。
同樣地,一般廣泛性的毀損後,文藝復興的建築形式漸入佳境,許多哥德式建築開始被取代。壁飾與壁畫的需求量大增,意大利快速成了歐洲的文化中心。
十六世紀,因應瓷釉琺瑯製品的緊急需求,釉製品開始仿製文藝復興的繪畫,並在表層抹上厚層的塗料,看起來像油畫。同時間,透明玻璃取代了厚重的繪圖用的不透光玻璃。這種技術的不斷被應用,與原本的傳統玻璃彩繪的技術相距更大。哥德式時期藝術家的才能和技巧達到顛峰的彩繪玻璃,此時變成了失傳的藝術。
到了西元十九世紀,畫家們忽略了玻璃作為中間媒介物,並繼續使用瓷釉琺瑯作為製品的紋理。將近二百年,彩繪玻璃因為巨量的毀損、宗教聖像的偶像破壞、文藝復興形式的興起、瓷釉琺瑯的使用、傳統知識和舊技的缺乏與不足,讓彩繪玻璃失去了當年的風采。彩繪玻璃並不是可大量製作的產品,它的再生與復甦到了十九世紀也並未獲得議論的重視。

再度盛行,19世紀末-21世紀
New Period, 19th - 21th Century
沈寂將近半世紀後,由於玻璃製作技術的突飛猛進,大量的平板玻璃、噴砂玻璃以及玻璃著色以及工藝技法的研究開發,玻璃種類與色彩多樣化了,也帶動了精美絕倫的傳統彩色鑲嵌玻璃技藝,如雨後春筍般,在各地再生與興起。
新世代的彩繪玻璃已不再只侷限於教堂的門窗和天庭的裝飾,在各國彩繪玻璃漸漸被引入一般的建築中,作為玻璃藝術裝飾,更成為一種特殊的藝術門類,出現在別墅、公寓、商店、咖啡館內,大至窗戶、幕牆、壁畫,小至燈罩、燈箱等。
在歐美有不少的實體和網路彩繪玻璃博物館(The Stained Glass Museum),詳細介紹他們的收藏,並完整提供相關的各類資訊。為數相當多的個人工作室,透過網路介紹他們的作品,有的還提供入門的製作技巧,樣式和圖庫。他們也出版不少的書籍,傳授獨門秘笈,讓鑲嵌玻璃技藝日新月異。
在鄰國的日本,優雅的玻璃彩繪手藝被帶入生活,許多女性投入彩色鑲嵌玻璃的製作,她們一入門就可以輕易完成擺飾、吊飾、鏡子、相框、珠寶盒、面紙盒、燈罩等作品。
30年來,新的技術已將彩色鑲嵌玻璃成功地引導為一種興趣的工藝,在台灣彩色鑲嵌玻璃工藝,在鑲銅、鑲鉛、磨邊鑲嵌以及複層彩色鑲嵌等也有相當優良的技術。我們也有設備完善的彩色鑲嵌玻璃教室,在研習活動中,學員們可以作出平面及立體造形,大至門窗、燈罩,小至夜燈、萬花筒、耳環墜子都可以完成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